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九江KTV招聘网 > 九江热点资讯 > 九江学习/知识 >  诸葛亮率兵讨伐雍闿参军马谡为他送行

诸葛亮率兵讨伐雍闿参军马谡为他送行

2022-08-06 13:50:53 发布 浏览 388 次

诸葛亮率兵讨伐雍闿,参军马谡为他送行。

马谡说:“南方依恃地形险要和路途遥远,叛乱已经很久。即使今天平定了,明天还要反叛。目前您集中全国的力量北伐,以对付强贼,叛匪知道国家内部空虚,就会加速反叛。如果将他们全部杀光以除后患,不是仁者所为,也不能在短期内办到。攻心为上,攻城为下;以心理战为上,以短兵相接为下,您能征服人心是最好的。”

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。到达南中后,征讨叛乱,所至必胜,杀了叛军首领雍闿。李恢从益州进兵,马忠从羊柯进兵,击溃了南中各县的叛军,最后与诸葛亮统率的大军会合。

孟获深得当地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信赖,诸葛亮打算生擒他。后来将孟获俘获,并让他参观蜀军军营战阵,说:“这样的军队如何?”

孟获说:“以前不知你们的虚实,所以失败了。现在承蒙您让我参观你们的军营战阵,如果你们只有这么少的军队,我定能取胜。”

诸葛亮就把他放了,和他再次交战。就这样把孟获放回六次,生擒七次,最后诸葛亮仍欲将孟获释放,孟获却不走了,对诸葛亮说:“您身上有天威!南方人不会再反叛了!”

先王有大务,去其害之者,故所欲以必得,所恶以必除,此功名之所以立也。俗主则不然,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,此所以无能成也。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,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。使獐疾走,马弗及至,已而得者,其时顾也。骥一日千里,车轻也;以重载则不能数里,任重也。贤者之举事也,不闻无功,然而名不大立、利不及世者,愚不肖为之任也。

先王处理重大的事务,就要消除妨害它的不利因素,所以他想要的就必然能得到,不想要的就必然能除去,这就是先王能够功成名就的原因。平庸的君王就不是这样,同样处理重大的事务却不能消除妨害它的不利因素,这是他们无所成就的原因。能不能消除妨害事务的不利因素,这是君主贤明与不贤明的区别所在。假如獐子飞快地奔跑,马追不上它,但它不久就会被捕获,这是因为它经常回头看的缘故。良马一天能行千里,是因为它拉的车子轻;如果装载重物,那么一天也走不了几里,是因为负担太重。贤能的人做事,不是没有听说他立下功劳,然而他的名声并不显著、有利于人们的功劳不能被流传到后世,是因为有愚蠢不贤能的人连累了他,成了他的负担。

冬与夏不能两刑,草与稼不能两成,新谷熟而陈谷亏,凡有角者无上齿,果实繁者木必庳,用智褊者无遂功,天之数也。故天子不处全,不处极,不处盈。全则必缺,极则必反,盈则必亏。先王知物之不可两大,故择务,当而处之。

孔、墨、宁越,皆布衣之士也,虑于天下,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,故日夜学之。有便于学者,无不为也;有不便于学者,无肯为也。盖闻孔丘、墨翟,昼日讽诵习业,夜亲见文王、周公旦而问焉。用志如此其精也,何事而不达?何为而不成?故曰:“精而熟之,鬼将告之。”非鬼告之也,精而熟之也。今有宝剑良马于此,玩之不厌,视之无倦;宝行良道,一而弗复。欲身之安也,名之章也,不亦难乎!

冬天和夏天不能同时到来,杂草和庄稼不能同时长成,新粮长熟,陈粮就一定缺少,凡是头上长角的兽类就没有凸出锐利的牙齿,果实繁多的树枝必然低垂,思想狭隘的人,做事不会成功,这些都是自然的规律。因此天子处理事务不会做得过于完备、极端和圆满。完备就必然转化为缺损,极端就必然转向它的反面,圆满就必然转化为亏缺。先王了解一切事物不可能矛盾的两方面都强大,因此要对事物进行选择,选择适当的去做。

孔子、墨子和宁越都是平民出身,他们关心天下的事物,他们认为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先王的道术,所以就夜以继日地加以学习。凡是对学习有利的事情,没有不尽力去做的;凡是不利于学习的事情,都不去做。据说,孔丘、墨翟白天学习书本知识,夜间亲自拜见文王和周公旦,向他们请教学问。用心能达到如此精细的境界,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?要做什么做不成呢?因此说:“做学问精心研习到纯熟的程度,鬼神都将告诉他道理。”其实,不是鬼神告诉他,而是精心研习达到纯熟程度了。现在有宝剑良马,人们就会玩赏起来不知满足,观赏起来不知疲倦;但宝贵的德行和良好的道术,人们却只是随意看过一次之后就不再问津了。所以想要自身平安、名声显赫,不也太困难了吗?

宁越,中牟之鄙人也。苦耕稼之劳,谓其友曰:“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?”其友曰:“莫如学。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。”宁越曰:“请以十五岁。人将休,吾将不敢休;人将卧,吾将不敢卧。”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。矢之速也,而不过二里,止也;步之迟也,而百舍,不止也。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,其为诸侯师,岂不宜哉?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