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九江KTV招聘网 > 九江热点资讯 > 九江励志/美文 >  而据之推所言则《家训》二十篇全都是他“铭肌镂骨”的心得是他对

而据之推所言则《家训》二十篇全都是他“铭肌镂骨”的心得是他对

2022-08-15 03:57:29 发布 浏览 959 次

而据之推所言,则《家训》二十篇全都是他“铭肌镂骨”的心得,是他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指引,而以为后世子孙的“后车”,我们又岂能草草读过?

教子第那些不能够教育子女的人,也不是想要让自己的子女沦为罪恶的人,他们只是因为担心伤害孩子的脸色而难于诃责、发怒,不忍心施行棒打而让孩子遭受皮肉之苦。这就应当用疾病来打比方,一个人生病了,又怎么能够不用汤药、针灸、艾灸来挽救他呢?也应该想一想那些勤于督促教训子女的父母,他们难道愿意苛刻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吗?实在是逼不得已的啊! 重于:难于。 楚:古时的刑杖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夏楚二物,收其威也。”挞:鞭打。 惨:疼痛。

父母对孩子的教育,就像为人治病一般。一个人生病了,一定要及时医治,否则病情就会加重,最终无法治疗。同样,孩子有了不良的行为,也一定要及时纠正,否则就会养成习惯而无法纠正。

与此同时,当我们舍不得诃怒、楚挞子女时,也应该去想一想那些“勤督训者”,他们为什么愿意对子女进行苛刻的教育呢?还不是因为不希望让子女沦为罪恶之人吗?但能如此思量,恐怕也就不会再难于诃怒、不忍楚挞了吧!

2.3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,性甚严正。王在湓城②时,为三千人将,年逾四十,少不如意,犹捶挞之,故能成其勋业。梁元帝③时,有一学士,聪敏有才,为父所宠,失于教义:一言之是,遍于行路,终年誉之;一行之非,掩藏文饰,冀其自改。年登婚宦④,暴慢日滋,竟以言语不择⑤,为周逖⑥抽肠衅鼓⑦云。

大司马王僧辩的母亲魏夫人,品性甚是严厉端正。王僧辩在湓州时,已经是统领三千人的将领,年龄也已经超过四十,但是魏夫人稍有不如意的地方,还会用棍棒抽打他,所以能够成就他的功业。在梁元帝时,有一位学士,聪明而有才气,深受他的父亲宠爱,从而失去正当的管教:他有一句话说对了,他的父亲便四处宣扬,连过路的行人全都知道,并且一年到头夸奖他;他做错了一件事,他的父亲便想方设法为他掩藏、粉饰,希望他能够自行改正。后来,这位学生成年之后,暴躁骄慢的恶习日盛一日,最终竟然因为说话不慎重,被周逖抽出肠子,并用他的血去祭战鼓。 王大司马:即王僧辩,梁朝名臣。 湓(pén)城:今属江西九江。 梁元帝:即萧绎,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。 婚宦:结婚和做官,此处指成年。 不择:不加选择,即不慎。 周逖:疑为周迪。周迪为人强暴而无信义,才会做如此恶劣之事。 衅鼓:用血祭战鼓。

之推举了两个例子,一个为严正之教,一个为溺爱之教,用以表达家教宁肯过于严厉,也不能过分溺爱的观点。这两个例子或许有些过于极端(一个四十多岁还遭捶挞,一个则最终死于非命),但足以发人深省,引人深思:溺爱其实便是在将自己的孩子推入火坑!

2.4父子之严,不可以狎①;骨肉之爱,不可以简②。简则慈孝不接③,狎则怠慢生焉。由命士④以上,父子异宫,此不狎之道也;抑搔痒痛,悬衾箧枕⑤,此不简之教也。或问曰:“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⑥,何谓也?”对曰:“有是也。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,《诗》有讽刺之辞⑦,《礼》有嫌疑之诫⑧,《书》有悖乱之事⑨,《春秋》有邪僻之讥⑩,《易》有备物之象。皆非父子之可通言,故不亲授耳。”

父子之间应当保持严肃,不可以过分亲昵;骨肉之间的关爱,不可以过分简慢。过分简慢就不能够做到父慈子孝,过分亲昵就会产生怠慢之心。从有爵命的士人往上,父子全都是分室而居,这就是防止父子之间过分亲昵的方法;为父母按摩挠痒,父母起床后,子女整理好卧具,这就是防止骨肉之间过分简慢的方法。有人问道:“陈亢听到孔子疏远自己的儿子感到很高兴,这是为什么呢?”我回答说:“这是有道理的。这是说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,《诗经》中有讽刺的言辞,《礼记》中有引发嫌疑的礼制告诫,《尚书》中有犯上作乱的事件,《春秋》中有讥讽邪恶的文辞,《易经》中有备物致用的意象。这一切全都不是父子之间可以直接谈论的,所以君子不亲自教授自己的儿子。” 狎:亲近而不庄重。 简:简慢。 不接:不相对应。 命士:指受朝廷爵命的士。 抑搔痒痛:即为长辈按摩挠痒。悬衾箧枕:把被子捆好挂起来,把枕头装进箱子里。 陈亢:当为孔子弟子。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:事见于《论语》季氏篇:“陈亢问于伯鱼曰:‘子亦有异闻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尝独立,鲤趋而过庭,曰:“学《诗》乎?”对曰:“未也。”“不学《诗》,无以言。”鲤退而学《诗》。他日,又独立,鲤趋而过庭,曰:“学《礼》乎?”对曰:“未也。”“不学《礼》,无以立。”鲤退而学《礼》。闻斯二者。’陈亢退而喜曰:‘问一得三,闻《诗》,闻《礼》,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。’”后世据此事称家教为庭训。 《诗》有讽刺之辞:《诗》即《诗经》,分为风、雅、颂三部分,其中风部有不少篇章讽刺了当时统治者的拙劣行径。 《礼》有嫌疑之诫:《礼》即《礼记》,《礼记》中有诸多引发嫌疑的礼制之诫。 《书》有悖乱之事:《书》即《尚书》,《尚书》中记载了少许犯上作乱之事。 《春秋》有邪僻之讥:《春秋》微言大义,多有讥讽邪僻之辞。

《易》有备物之象:《易》即《易经》,《易·系辞上》有云:“备物致用,立成器以为天下利。”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